西华县:精准发力 决胜脱贫攻坚
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西华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精心制定脱贫方案,全力发展富民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西华县东王营乡华硕制衣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邻村村民王芳正在进行日常的制衣流程,在此之前,初中毕业的王芳和父母依靠种地,收入甚微。直到去年来到这里打工,家中生活才慢慢有所改变。
“我是这附近的村民,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2017年被招进来打工,一月可以挣1800元钱,再加上全勤奖,一月可以挣2000(元钱)。”王芳说。
2017年,在当地政府的招商引领下,“华硕制衣”落户东王营乡开办了工厂,大量的出口订单带动了企业发展,助推了当地经济,经过一年多的成长,该厂现有工人一百多人,其中贫困村民占百分之六十。
河南华硕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浩明告诉记者,“2017年,在东王营乡党委政府积极的招商政策的引领下,我们华硕制衣来到了东王营乡开办工厂,一年多来,我们共吸纳了员工一百多人,其中贫困户六十多人,遍布东王营乡各个村庄。我们的产品以出口为主,增加了员工的收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以我们企业的微薄之力,助推脱贫攻坚。”
同样在西华县的“供港蔬菜生产基地”,十几名农民正在采摘蔬菜,一片繁忙景象。
贾楼行政村的宋桂芳,今年56岁,2015年村里搞土地流转,她便把家中的四亩地全部流转给了蔬菜基地。
村民宋桂芳激动地说:“我是这一片的村民,家有四亩多地,2015年流转给蔬菜基地,一亩地是1200块钱,我四亩地每年收入五千多(块钱),我在蔬菜基地打工,一天又挣一二百块钱,我现在就过上小康生活了。”
宋府园林家庭农场是该乡供港无公害蔬菜知名品牌,建成供港蔬菜示范基地1200亩,吸纳200多户贫困家庭入股企业,3年每户分红6000元。如今的宋府园林家庭农场被市农科院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被市、县确定为“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西华县宋府园林家庭农场场长宋二华告诉记者,“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我们以入股分红,安置就业,临时救助等形式,抓住产业覆盖,精准扶贫和联结机制三个关键,让贫困户土地流转得租金,资金入股得股金,岗位就业得薪金,来增加他们的造血功能,从而真正达到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加收入的主渠道,在落实扶贫政策,强化脱贫保障的同时,西华县动员各方力量,凝聚攻坚合力,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打造“扶贫基地”,开展“十大增收工程”,拓宽群众收入渠道。
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说,“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优先考虑带贫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53家企业提前达成入驻协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筹资近16亿元补齐短板,启动了非贫困村村室、通村油路、文化广场、卫生室、“爱心超市”、学校改薄、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贫困村全面查漏补缺,确保9月底之前同步达标;在扶贫政策落实方面,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公益岗位带贫、胡辣汤创业带贫、无人机飞防带贫等“十大增收工程”和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安全饮水、住房安全、残疾人帮扶等“十大保障工程”,多渠道、叠加式、持续性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全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和全市脱贫攻坚第十一次推进会之后,西华县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做到了“ 全县誓师动员,第一时间学习贯彻”;“全面聚焦短板,第一责任普查普改”;“全力加速推进,第一工程统揽全局”。 全方位补足补齐扶贫短板,为打赢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县处级干部对分包乡镇的扶贫工作全面责任,与乡镇党政正职同奖同罚。全县上下戮力同心、背水一战,形成了决战决胜脱贫摘帽的态势。我们启动了为期2个月的“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对所有农户逐一排查“过筛子”,截至目前,已排查19个乡镇办事处的331个行政村,累计排查贫困户和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户等重点对象18200多户,发现17类、3600多条问题,立行立改3120余条;其余问题均已经制定整改措施,坚持目标倒逼、时间倒排、责任倒查,真正做到扶贫措施‘一竿子插到底’。”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