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专题 >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正文

筑绿色屏障 展周口胜景

时间:2018-12-17 09:32:17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吹绿了沙颍河两岸,吹暖了周口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越发深入人心。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群众所盼,更是周口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强化治污措施,筑起治污第一道防线;着力提升环境质量,铁腕打造治污绿色屏障。从此,城市绿地不断扩大、宜居乡村美景如画、优良天数日益增加……周口生态文明建设掀开了崭新一页。

扭转水质恶化趋势 全力改善水环境

40年间,周口经济列车高速飞奔,城镇面积不断扩大,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曾经清波碧水的沙颍河变得污浊。

1978年到1988年,我市处于乡镇企业起步阶段和工业企业恢复发展阶段,当时整体环境质量保持较好。1988年后,周口经济发展开始加速,污染问题逐渐凸显。那一时期,因投资小见效快,一大批“十五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型皮革厂、造纸厂等纷纷成立,生产废水直排沙颍河。

我市一名环保工作者告诉记者,当时周口水系污染,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如上游地市超标废水直排,影响我市沙颍河水质;我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污水管网铺设不足,城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沿河畜禽养殖场数量多,家禽粪便污水横流,直排入河等。

1994年5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执法检查团对周口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检查,拉开了我市全面治理沙颍河水污染问题的序幕。当时,国家提出“九七达标”治理淮河,要求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我市集中关闭了大量“十五小”重污染企业,要求市控以上企业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控与环保部门联网。1998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市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环保“零点行动”,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于2000年基本实现“一控双达标”,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局部地区水环境有所改善。

我省淮河流域出境断面共计10个,其中我市占了3个。为确保主要出境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我市采取封堵截污、限产限排、关闭污染企业等措施,对沙颍河、贾鲁河等进行综合整治。市政府成立周口市中心城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指挥部,大力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对中心城区沙颍河及其他7条河流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封堵污染严重入河排污口,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截污并网,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另一方面,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关闭污染小企业,划定禁养区,搬迁畜禽养殖场,将所有入河污水截流并网,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保护水体环境,确保水质不断向好。

为了让沙颍河水质变清,我市做了大量工作,终于使沙颍河的“颜值”不断提升。一湾碧波穿城而过,沙颍两岸绿树成荫。如今,“鱼儿跃、野鸭闹、水变清、群众笑”这样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正在周口广为传颂。

守护碧水蓝天,治污进入攻坚期

改革开放之初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进入21世纪又把节约资源确立为基本国策,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理念、环保工作思路发生深刻变化,把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干部考核体系并占有重要分值。尽快解决环境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污染防治成了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为建设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周口,我市污染防治进入了攻坚期、关键期。为筑牢污染防治工作基础,环保工作实施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有奖举报、环保督察等一系列举措,夯实各级政府攻坚责任。

2014年我国修订环保法,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拥有了更多更硬的执法手段,被人们赞到“环保法终于长出了牙齿”。而在2014年这一年,更是周口环保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周口全面实施碧水工程,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22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碧水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的责任,签订了碧水工程目标责任书,印发了《周口市碧水行动计划》《年度碧水工程实施方案》《周口市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

2016年,我市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年,从最受关注的治霾着手,源头抓起实施控尘、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烧“六控”,解决工地扬尘、燃煤锅炉、工业排放、黄标车、劣质油、秸秆焚烧等污染问题,开展不同领域的专项治理。

2017年,我市在继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开展水、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实施燃煤“双替代”,严格落实扬尘污染治理、工业企业污染管控、监测监控体系建设。

2018年,紧盯突出问题,我市集中开展重型柴油车整治、中心城区工地扬尘整治、城市清洁行动、工业治理项目、全面整治砖瓦生产企业、黑臭水体整治等多个专项行动。

天更蓝了,截至12月11日,优良天数199天,位居全省第四。水更绿了,1至10月份,我市11个河流断面达标率为93.6%,比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土更净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实施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污染防治攻坚取得突破,大气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和扭转,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净土行动顺利推进。为彻底打赢环保攻坚战,我市相继出台了《周口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细则》和《周口市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实施细则》,计划到2020年,周口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二级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市。

昔日黄泛区 如今宜居地

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绿树葱茏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人民所求,执政所指。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生态红利愈加凸显,以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态获得感”为目标,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爱绿植绿护绿,昔日黄泛区早已旧貌换新颜,成为今天的宜居地。

我市以努力构建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周口为目标,先后编制了《周口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总体规划(2015~2019年)》《周口市国土绿化总体规划》《周口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周口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7~2030年)》《周口市林业生态市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坚持适地适树和科技兴林,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统筹发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逐步形成全市城乡一体的“大绿化”格局。

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增加到2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5.2%,活立木蓄积量1900万立方米,逐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河路渠成林带”的林业生态建设新格局,先后获得“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市6个县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3个县获得“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对一个城市绿化成就给予的最高荣誉。近年来,我市明确提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加快周口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每年植树节期间,市绿化委员会都组织市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驻周单位到颍川生态园、周口公园、文昌植物园、军分区老靶场、周口森林公园等基地进行义务植树,为全市义务植树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联合各县市区开展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义务植树活动,周口大地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植树绿化热潮。“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义务植树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近5年来,全市建立义务植树基地200多处,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累计达到2917.76万人次,义务植树1.07亿株,尽责率达到91.2%,建卡率为98%,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超过90%。

如今的周口日渐葱郁,绿色已经成为周口的主题色,一幅生态绿地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三川秀美胜景逐步呈现

冬日的早晨,一轮红日喷薄欲出,沙颍河两岸景美树绿。装扮一新的小游园,三三两两的游人装点着周围的风景,辛劳的环卫工人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大美周口”不仅是千万周口儿女的期盼,也是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我市以打造生态幸福周口、建设完备的生态体系为目标,提出了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星罗棋布,道路绿化、河渠绿化、环城绿化纵横交错,点、线、面、环有机结合,乔、灌、花、草合理搭配的生态绿化格局,建成符合周口特色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城市绿地不断扩大、宜居乡村美景如画……生态建设方面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周口最为直观、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市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21%,绿地率达35.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62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7.48平方米。

全长5.5公里的沙颍河风景区(沙颍河中心城区段治理一期工程)已建成开放。两岸自西向东建有“故港新意、民俗长廊、空中走廊、铁路风情、逐波邀月、心意六合”等22个景观节点,形成了具有周口特色的生态长廊、文化长廊、风景长廊,既为市民构筑一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风景优美的带状休闲绿地,又为群众生活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

位于中心城区北部的周口森林公园,原址是黄河泛滥遗存的沙化土地,不能耕种。刮风时沙尘飞扬,生态环境很差。为修复生态,拉动中心城区北部发展,在国家储备林项目基础上建设周口森林公园,占地约5000亩,绿化率达86.4%。公园有七大功能区和14个地域文化园,其中14个地域文化园分别体现周口市所辖县市区的文化特色和风俗民情。项目将于2019年年底竣工,公园建成后集生态、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成为中心城区的绿色屏障、城市环境的净化之林、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

为着力解决全市农村普遍存在的生活垃圾污染、生活污水和坑塘沟渠污染、秸秆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饮水安全和村容村貌等问题,2018年5月7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总结表彰暨“六村共建”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市委、市政府决定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统筹,着力打造一批富民为要、党建为基、美丽为形、卫生为底、平安为本、文明为魂的示范乡村。

自此,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加强,大多数乡村生活垃圾集中统一无害化处理,乡村杂物堆积、垃圾遍地的情况得到基本根治,农村环境卫生有了巨大的改观,部分行政村已经达到省、市级卫生村标准。

“生态兴则文明兴”。改革开放4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污染防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质量更高、动力更强;生态文明建设让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改善,让更多人享受到环保红利;生态文明建设让城市发展的步履铿锵,让周口前进的道路上皆是“风景”,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树更绿的宜居宜业新周口正在逐步显现。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