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政治属性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开创新局的一个重大举措,是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一项重大改革,更是创新理论宣讲形式,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的有效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增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政治属性,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优化文明实践理念。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党中央立足改进和加强基层思想工作推出的创新举措,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力举措,要不断优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理念。一方面,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领导,准确理解把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要求,持续巩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要不断扭转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涵的单一认识,抛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动手不动口”的片面观点,牢固树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理念,结合群众需求,不断寻找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着眼点和放大点。坚持志愿服务项目与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有机结合、同向而行、相辅相成,有效发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具备的理论传播独特优势,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改进志愿服务内容。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切实做到三个结合,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打造成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堂前燕”。一是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作为理论宣传的重要载体,树立全程宣传、全员宣传意识,推动理论宣传全面融入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法律服务、扶危帮困等。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过程中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形成同理论政策志愿宣传相辅相成的隐性宣传力量。二是将科学理论和通俗话语相结合。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始终为人民群众服务,必须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创新宣传话语体系。加强对科学理论的消化转化,注重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大白话说天下事,让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三是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过程中,有时存在只开展理论宣传而悬置志愿服务的问题,导致群众对理论宣传排斥、对志愿服务不满,要统筹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讲道理和办实事的关系,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说服力。
加强志愿队伍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根本上要依靠志愿者这一主体力量。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需要,加强理论宣传常备志愿队伍建设,选拔一批精于理论宣传的党政机关干部和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培养一批能讲善讲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组建来源广泛、类型多样、能力过硬的理论宣传志愿队伍。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过程中,注重吸纳理论扎实的宣传人才加入志愿队伍,积极引导志愿服务受益者讲好文明实践故事,提升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成效。围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特色,精心选择理论宣传落脚点,组织开展志愿者讲故事能力培训,增强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推动人人都是宣传员向人人都是优秀宣传员发展。健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宣传人才使用体系,以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加强志愿者培养管理,积极探索理论宣传人才跨项目、跨队伍、跨区域实践服务交流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人才资源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