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 本地典型 > 正文

驻村“小法官”肩上的乡村振兴“大任”

时间:2022-10-26 10:55:29 来源:周口日报 编辑:詹亚琪

——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驻郸城县大任庄行政村工作掠影

1989年出生的李新磊是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助理,今年33岁的他自称在法院系统是一名“小学生”。然而,他肩上却擎起一份光荣而沉重的称号——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驻郸城县胡集乡大任庄行政村第一书记。他把所驻村的乡村振兴工作作为自己最重的“大任”,而且干得有声有色,村庄如今产业兴、群众富、村容美、民风好,贫困村蜕变成为小康村,奔向乡村振兴的步履铿锵。

“小法官”和他的“青年突击队”

大任庄行政村位于郸城县城北部10公里处的黑河拐弯处,拥有大任、胡庄、杨庙3个自然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困扰着村庄的发展,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村。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年8月开始对大任庄行政村开展帮扶工作,修路、装灯、通水、通电又通网,绿化、美化、富民、富村建广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镌刻在这片土地上。2020年10月,大任庄行政村实现脱贫摘帽、奔向乡村振兴。

李新磊作为一名驻村队员边学习边成长,成功接过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亲身经历并见证着大任庄行政村点点滴滴的变化,和群众的感情更是鱼水情深。比如,李新磊会特意把旧的包装箱留给一位老奶奶,老奶奶做好的豆面饼、葱油饼也会给李新磊揣来几个。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李新磊扛起“大任”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需要一支能带领群众一起作战的干部队伍。

在胡集乡党委、乡政府的精挑细选和全体村民的推荐下,李新磊组织了一支由“80后”“90后”组成的“青年突击队”:驻村第一书记李新磊,1989年出生;驻村队员武仲祥,1988年出生;驻村队员刘源,1990年出生;退伍军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双超,1986年出生;村委会副主任杨素华(女),1986年出生;村监委委员赵现力,1990年出生;信息员徐慧芳(女),1990年出生。

这样一支年轻力量,为大任庄行政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俩贫困户当上“羊倌”奔小康

“作为一个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我认为最典型的就是胡铁爬和胡维真这两户因残致贫的特困户了。我院当初给他两家每户5只波尔山羊,现在他们都成了存栏二三十只的养殖大户了,而且他俩挣钱后合伙购置一台草料粉碎机,一起分享致富经验,太让我感动了。”李新磊讲起脱贫故事来,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满的笑意。

胡铁爬和胡维真是同村人,他们两家有着多处共同点。二人都是肢体残疾,他们的妻子都有智力障碍,不过他们的孩子都非常聪明,都正常接受教育。因残、因病、因学致贫,让这两个家庭不堪重负,成为贫困户中的贫困户。

“原来啥也没有,就那几亩地。自从有了这几只羊,大羊生小羊,小羊长大了就卖,最多的时候30多只,现在还剩12只,明年再生了小羊就多了。驻村法官说了,要是市场价不好,市里的法院保价回购,不让我们有风险。我感谢党,我感谢这么好的法官。”胡维真把一处老宅作为羊圈,12只羊吃得是膘肥体壮,他情不自禁地抱起一只向李新磊和记者展示着。

李新磊说,胡维真今年春季因脑梗住院才变卖一些羊,一是筹些钱,二是为减轻担子。在防返贫监测动态排查中,胡维真家庭被识别为监测对象。李新磊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汇报之后,法院和胡集乡、大任行政村给予其很多的政策帮扶,胡维真住院20多天后康复出院。

“一只羊能卖将近1000块钱,每年卖十来只还是没问题的,有收入生活就不愁了。你看,这是我和铁爬每人兑700块钱买的粉碎机,俺两家一起用。我要养更多的羊,让大家看看我的身体是棒棒的。”胡维真一边算着致富账,一边紧握拳头坚定地说。

蔬菜、箱包走出村头赚大钱

大任庄行政村地理位置偏僻,但这里临水而居,2900多亩土地肥沃,是发展种植业的好地方,胡集乡党委、乡政府和“青年突击队”甘当服务员,积极帮助菜农流转土地种菜、帮助群众安置就业岗位,全村有1300多亩地已经成功流转,种植娃娃菜和芹菜,并走上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市民的餐桌。

脱贫户张杰是大任庄行政村种植户的典型代表。在大任庄村北侧,张杰的家庭农场流转150亩地、搭建38个大棚,娃娃菜刚刚顶出地皮,像一枚枚1元硬币一样紧贴在地面上。张杰和爱人正带领几位老大娘在田间拔草。

“60天就能上市,从我这地头拔出来装车,经过30个小时就能到广州市民的餐桌。北京、上海都有我的客户。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我们流转村里的集体土地,在村口联合建的有冷库,能保障稳定收入。”张杰说。

在种植户成功经验的“诱惑”下,杨庙村的张成伟等人也放弃了大都市的打工生活,陆续返乡创业。今年秋季,张成伟种植的黑皮冬瓜成了广州客商的抢手货,大货车开到地头全部收购。

像张杰这样的种植大户和张成伟这样的种植新兵,都从大任庄行政村的田间地头捞到了金。

同样在村头捞到金的还有返乡创业者赵国兴。赵国兴早年在南方某箱包厂打工并成为经理。在沿海城市产业转移的大潮下,赵国兴收到了家乡的呼唤,毅然带着妻子返乡,租赁村里的扶贫车间办起了众诚箱包有限公司。

“东莞、广州、深圳,哪里的订单都有,50多台机器不停地运转,最多时能安置50多名村民就业,高车工最高工资拿到6000元每月,普工每月也能轻松拿到2400元。现在我也学会了购料自加工,晨光、读书朗、步步高各种笔记本包、平板电脑包都有,要求工人认真就行,技术含量不高。党委政府支持力度大、老家政策好,再加上工人工资低,能保住利润。”赵国兴不便透露商机,通过工人的工资谦虚地对比着自己的收入。

村内,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风景怡人,路边柿树上挂满了“红灯笼”;村外,一片片沃野蔬菜正绿、孕育希望,昭示着又是一年好收成。

“市中级人民法院驻村帮扶有方,帮着修村室、建广场、买路灯、置桌椅,现在又购买了环卫车,李新磊书记说还要通过网络平台把农家产品推广出去,这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也激发了年轻村干部的奋进动力,大任庄就是我们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胡集乡党委书记崔鑫说。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