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区:绘就乡村振兴“战略图”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蓝图是行动的指南。近年来,淮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片区化、组团式”发展要求为指引,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构建“全域统筹、片区突破、先导示范”的规划体系,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制型先导区(简称先导区)建设行稳致远。
深化对标赋能,运用乡村振兴“方法论”。为对标先进、凝聚发展共识,淮阳区委书记、区长王献超带领党政考察团赴洛阳市嵩县、新安县及新乡市新乡县考察学习,形成《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结合淮阳实际提出“12345”发展战略(即一个核心引领、“双轮驱动”赋能、“三篇文章”齐抓、“四位一体”推进、“五维提升”突破),为平原农区乡村振兴提供“淮阳思考”。为确保创制型先导区建设落地见效,淮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入研究区域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整合国土空间、产业发展、交通旅游等专项规划,编制《周口市淮阳区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规划》,制订并实施《周口市淮阳区2025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制型先导区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产业增值率5%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淮阳平均水平20%,和美村、富美村占比30%以上”等年度目标,形成“规划—方案—清单”三级实施体系。
坚持顶层设计,绘就全域振兴“战略图”。立足淮阳“农业大区、文化名区、生态新区”的基本特征,高起点编制《淮阳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业丰粮盈、和美淮阳”的总体愿景,提出建设豫东“良田美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区的目标定位。在空间布局上,构建“一核三轴五片区”的宏大格局:“一核”即淮阳城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轴”即G106、S81、工业大道三条发展轴,串联城乡要素;“五片区”即沃野农场、宛丘粮仓、羲皇故都、多彩良田(先导区)和沙颍新港五大片区,实现差异化、协同化发展。规划设定清晰的“三步走”目标:到2027年,全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0年,全区乡村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乡村产业集中连片,公共服务城乡均衡;到2035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总纲领、总遵循。
聚焦先导引领,绘好先行示范“施工图”。为确保创制型先导区建设落地见效,编制《淮阳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制型先导区建设规划》,将先导区定位为全区乡村振兴的“试验田”和“先行区”。聚焦“多彩良田”主题,形成“两轴六片多点”的精细化空间结构。“两轴”即G106产业发展轴和S324城乡融合轴;“六片”即高标农田、农事中心、紫荆大蒜、千年冯塘、空港花生、高效农园六大功能片区;“多点”即多个重点产业园区和基地。设定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目标:到202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一二三产总产值达50亿元。通过67个重点项目带动,形成具有引领性的示范效应,为全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平原农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实施、可复制、可持续的“淮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