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周口党建网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传统文化 > 正文

儒学的当代使命

时间:2022-06-23 13:57:4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詹亚琪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才能使儒学与新时代同行。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历史根基、当代价值、国际视野、人类高度的原则,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内外资源,回应社会关切,做好儒学当代使命的阐释。把握儒家“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的精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化的交流互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围绕儒家仁爱、忠恕、创新、中庸、治国理政等思想,探究以儒学“传承与创造性转化”“理论与制度创新”“普及教育”“传播交流”“力量协同”“文化保障”等为内容的使命践行路径及保障体系。

儒学为现代社会发展难题的解决提供智慧。以“尊仁”“崇德”“尚和”为特征的儒家学说,蕴含着化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儒学的“尚和”思想对培养人的群体意识,纠偏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倾向等方面具有借鉴价值。儒家具有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行合一、开放包容、躬行实践等品格,为每个个体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勤俭节约等提供了思想智慧与修身原则。孔子不仅提出了“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且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与人相处,要善于推己及人、成己成人、达己达人。儒家关于人与万物之间和谐共处的处世智慧为应对现代社会出现的个人至上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儒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儒家注重“德”“行”统一,以“行”释“德”,立足实践阐释道德价值的行为表达。儒家伦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性格、道德品质。儒家注重“存心养性”“齐之以礼”“德礼兼治”并举,即通过道德心理培养来促进道德行为的发生,以道德品质培养为重点且注重精神自律,并做到德礼兼治。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儒家的“德行伦理”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有机联结,其本质是将个人与国家、伦理与政治相联系,并强调“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汲取儒家“德行伦理”的思想精髓与道德精华,并在社会实践中丰富发展。

儒学有益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为儒家的基本精神,修己内圣为儒家修身之道,外王安人则是儒家为政之道,由此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智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乃至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启迪。儒家“民本”观中蕴含“人民为大”的治理理念,《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即民众为国家的根本。当前,我国“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正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人民至上”理念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儒家主张德主刑辅、德法并举,“礼”“法”并用,注重制度建设与治理能力的有机统一。儒家“德礼”蕴含国家制度建设的治理智慧以及一以贯之的“仁爱”思想,关注制度运作与个人贤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出修身与建构选贤任能制度并举,注重贤能思想对治理能力的提升,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有益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儒学蕴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儒家坚持以“仁”为基点的“天下”观,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滋养。儒家“仁者爱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所具有的“天下一家”“民胞物与”的整体宇宙观,成为“世界大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基因。儒家“和合”“天下为公”“和为贵”等理念,以及责任要先于自由,义务要先于权利,群体要高于个人,和谐要高于冲突,国家要优先于个人等思想,体现了儒家的家国情怀,对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历史上世界许多国家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当代很多国家也把儒家文明精神融入自身国家发展中。儒学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新时代的儒学理应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借鉴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不断丰富完善学术体系,彰显自身优势和作用,让传统儒家思想走出国门,为解决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美好的明天作出积极贡献。

周口党建网 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豫ICP备17037365号 技术支持:周口广播电视台

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主办 联系电话:0394-8222498